2020 I.C.B.C. 商業競賽-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主辦

一、比賽介紹

I.C.B.C. (Inter-Collegiate Business Competition) 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商業競賽,也是目前在北美極具名聲和規模的個案競賽。這個競賽由位於加拿大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的商學院 (Smith School of Business) 於每年年初舉辦。

二、比賽流程

比賽流程可分為初賽和決賽。初賽為線上提交proposal的方式,而通過初賽的隊伍會收到前往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參加決賽的邀請。

2019年ICBC 政大共有兩個隊伍入選決賽,一組為參加HR組的隊伍,參加隊員為企管四的黃揆順和心理三的胡傳宇;另一組為BP組 (Business Policy),隊員為國貿四的郭輔哲、資管四的陳尚謙和國貿三的江浚懿。帶隊老師為蘇威傑老師。以下參賽過程會分別敘述。

I.C.B.C.
2019 I.C.B.C. 政大隊伍一覽,左到右為國貿三江浚懿、企管四黃揆順、國貿四郭輔哲、心理三胡傳宇、資管四陳尚謙、指導老師蘇威傑

1.初賽

因政大於2019年有幸拿到一個種子隊的名額,可以直接晉級至決賽,故Business Policy組以種子隊的身分直接晉級決賽,而HR組則從初賽開始打起。

初賽形式較簡單,報名成功後,主辦單位即透過學校窗口給我們電子檔的初賽個案,我們需在一個月內解完該個案,並整理成一份約五頁的報告書,無須製作PPT。初賽個案內容主要與Selection、Retention有關,因為細節很多,加上與指導老師會談討論一兩次後,從拿到個案到解決架構出來大概花了兩個禮拜,每周都熬到很晚,截止前一周才終於把初稿做完。而後又歷經幾次刪改,也有重新架構內容的過程,總之花了相當多精力在微調,只為了呈現最好的報告順利通過初賽。得知我們能跟隊友們一起進軍加拿大的消息,那種成就感實在無法用言語形容。

2.決賽

從初賽到決賽中間,主辦單位除了寄送一組帳號密碼,讓我們能登入官方的個案資料庫練習考古題之外,也隔一段時間就會發送greeting的內容與比賽所需之文件,從字裡行間皆能感覺到籌備團隊的用心、有組織與經驗。

決賽辦在位於加拿大小鎮Kinston的Queen’s University內,我們提前賽期三天落地調時差與適應,一下子從副熱帶氣候飛到寒帶氣候區,一出室外真的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

I.C.B.C.
皇后大學商學院
I.C.B.C.
比賽地點Kingston 寒冷的天氣

Day1:這天主要都在迎賓跟交際酒會,不得不說他們真的很喜歡Social,文化衝擊這時就有明確感受到。秉著自己不算破但也沒很流暢的英文跟各種陌生人「尬聊」,沒什麼話題了就找下一個人聊,他們好像很自在於這種場合,我卻沒過多就就精力耗盡,看來如果沒有明確目的或呈現價值,還是很不能適應這種社交場合吧,但就當正式比賽前練英文壯膽。

I.C.B.C.
開幕式晚宴Orientation

Day2:這天即是HR組比賽的時候了,吃完早餐提早至會場等待,聽完說明後片刻,我們就拿到決賽個案進準備室了。決賽為時5.5小時,在沒手機與網路的前提下,5小時內要完成閱讀個案、組織架構、製作簡報,最後留有30分鐘準備上台內容。之前看過歷年考古題,基本是往勞資議題與績效管理方向去做準備,我們原本練習用5小時都還算夠用,結果這次拿到的個案主題是「遠端工作與HR策略」,可惜命中失敗。前半段我們還從容不迫地解,直到剩一小時,發現我們才剛把架構設計好而已時,直接火速趕工。最後壓線做好簡報交出,稍作準備後就上台了,評審當下的講評、以及結束後去觀戰別隊簡報,我們就知道,得名應該無望。當晚我們去學校安排的冰棍球Hockey Game 觀賞,結束後就回飯店休息了。

I.C.B.C.
決賽日 HR 組的 Presentation
I.C.B.C.
Day 2 的 Hockey Game

Day3:這天是BP組的決賽時間,一整天行程結束後公布全體名次,可惜我們兩隊都沒得名,亞洲唯一有獲獎的代表隊是香港理工大學的Accounting組,然後比賽就在歡樂喧騰的晚會後落幕了。

I.C.B.C.
與前評審合照
I.C.B.C. I.C.B.C. I.C.B.C.
決賽Schedule(參考)

三、賽後感想

揆順:「仔細回想,其實我們的準備跟其他校際代表隊相比,還是不太夠的,他們有非常完整的組織訓練,而我們是首屆進行這樣的比賽訓練。當然,這次未能凱旋歸國不會歸因於外在因素,畢竟重點還是我們自己,不論是語言上的劣勢也好、解個案的節奏與時間掌握、抑或是對於個案架構的深度與廣度,都是我們還有很大進步空間要學習的。這次能出國打比賽真的是開眼界,深刻認知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差距有多大,我們還得更努力。

這次比賽的過程中,除了旅程上感官的衝擊,感受最多的還是人:Queen’s主辦單位的學生們、痛擊我們的競爭者們、其他各種有跟我們交流的人。我發現得到的越多,越會發自內心的感謝,很難得能擁有這些資源,也感謝有這個機會一圓出國比賽的夢。我還會繼續練習、繼續學習、繼續成長,因為,如果比我厲害的的人都這麼努力了,我有什麼理由不比他們更努力呢?」

傳宇:「因為時間因素和缺少模板的關係,我們在決賽中是從頭開始解個案和擬定架構的,這導致我們的簡報不僅做的不好,而在口頭報告上也沒有時間練習。當我們在看其他組報告時,我們發現其他組都有很明顯的架構和模板的準備,看得出他們並不是第一次參與這個比賽;而聽蘇威傑老師說Business Policy那組有不少隊伍的簡報都做得極度專業,看起來不像一般大學生能做出的程度(I.C.B.C.),讓我們了解人外有人的道理。

總歸而言,我認為這次比賽雖然結果並未得名,但看完其他組的報告以後也不難得知這樣的結果。另一方面,我認為這次比賽經驗絕對對於往後學校的參賽是大大加分的,學校需要更多像我們這樣參賽過的人,將經驗傳承下去,相信未來學校的比賽成果會有大幅度地起色。」

尚謙:「總而言之,這趟比賽雖然沒有得獎,但收穫是非常多的,除了認識很多人以外,也見識到了世界的大,看到全世界最棒的商學院學生們是如何積極的在為自己的未來事業鋪路。這也是參加那麼多次比賽以來,第一次覺得真的有在當顧問接觸實務的感覺,因為這次是一個活生生的個案在我面前,我們實際去參觀了個案的場地,實際去了解了個案的營運模式,也做了很多關於個案的研究,最後報告給不只是教授,甚至是個案的管理階層。這一套流程非常實務,讓我們感覺像親身經歷,很難得的經驗。

最後感謝政大商學院、創新創業辦公室的教授和助教提供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感謝主辦單位的完善服務,給我們無微不只的照顧、感謝比賽的評審,給我們很棒的意見回饋、感謝比賽中認識的所有人,願意跟我們交流、最後感謝我的隊友們,我們一路走來很辛苦,但我們完成了。」

輔哲:「在比賽的過程中感受到最大的其實就是文化差異了,由於冰球的內容我們不了解,在亞洲也鮮少有這方面的賽事能夠觀看,就更不用說要以營運方的角度來看了,因此在不了解這項運動時,所作出的解方或是策略可能就沒有那麼精準到位。除了產業內容的不熟悉外,其實在比賽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島國思考與大陸型思考的差異,舉例來說,我們以像是台灣的棒球比賽出發,認為導入其他縣市的特色代表餐點,以特色邀約的方式來提升觀賽誘因,在賽後我們才發現,其他組別提的點子都是將在地食物帶進球場,讓球迷可以在球場內吃到自己平常想吃的食物,而不是對其他地區的食物感興趣,我想這可能跟人們平常活動範圍的大小與思考邏輯有關,才會造成這樣子的差異,這個發現也讓我延伸思考,在大陸地區及島國小範圍的市場進入策略有甚麼差異,要如何在進入該市場前對消費者的習性具有足夠把握,都是在實務上值得討論的問題。

總而言之,這次的比賽經驗十分難得,是一次很特別的體驗,無論是在練習中或是在時間壓力下的實戰,都讓我可以試著將在商學院三年多所學的內容應用於實務中,感謝商學院給予我們這次機會能夠站上國際舞台增見視野,也期許政大未來能夠投入更多的資源在國際商業競賽的培訓中,讓學生與國外頂尖商學院接軌,培養更多具國際觀的跨國人才,有朝一日展望全球!」

浚懿:「這次加拿大個案競賽的過程,在賽事方面讓我體會最多的是,很高興政大能開始經營個案競賽的培訓與出賽,我與隊友在過去這段時間成長許多,不僅在商業思維與邏輯和架構思考的培養,也在團隊合作、溝通、簡報製作、英語能力等軟實力方面有諸多提升。而參與ICBC競賽的過程中,也讓我看見國際學校驚人的競爭力,以及政大學子更多的可能性與可以努力的空間,激勵了我自己在各個方面的提升,也透過體驗北美文化與生活環境,讓我重新思考,將自己未來的職涯的定位於國際。商業個案解析的過程,假說建立與驗證、金字塔原理、麥肯錫七步驟等,從「如何量化分析」到「假說建立的應用」等,以及如何應用issue tree(議題樹)、安索夫矩陣、4P模型拆解與分析問題,並針對重要議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另外,關於競賽的時間掌握、個案分析的技巧、團隊協作與默契培養以及英文能力訓練的重要性、學習如何應用model (模型) 作分析、找到團隊的分工方式和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鍛鍊英文閱讀速度與口說能力,這訓練期間也多閱覽商業相關的讀物,培養商業思維有助於理解個案,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學習與獲得!非常感謝政治大學商學院,以及創新創業辦公室給我與隊友這次競賽相關的所有機會與資源,若未來有任何機會,我也願意將學校資源傳遞給更多之後有興趣的同學,也願意回饋例如演講分享等,若未來有機會能再代表學校出賽,也非常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