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創新與使命-創辦人甘苦談

12/01 舉辦的「創業家講座:社會企業創新與使命-創辦人甘苦談」很榮幸的邀請到兩位致力於社會創新領域多年的創業家與執行長,接下來會分別介紹兩位講者背景與創業動機並講述其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最後是如何克服的。

 

1-1 講師簡介

本次創創入門課程邀請到的第一位講者為「配客嘉 CEO — 葉德偉 Allen」先生來分享他的創業歷程。Allen 大學就讀中國醫物理治療系,大學時創建了27 所學校的二手交易版,而後為精進商學知識,研究所選擇就讀政大國貿所,前後共創業了三次,包含店家優惠整合 APP、3C 電商經營以及現在的配客嘉,前兩次的創業經驗讓 Allen 瞭解何謂創業及營運,也成就了現在的配客嘉。

1-2 創業動機 & 創業主題分享

配客嘉是台灣第一家提供網購循環包裝的平台,並提供跨通路的循環生態系整合服務。當初會萌生創立配客嘉的想法必須追溯到 Allen 擔任全職電商賣家的時候,當時他販售環保產品,卻因使用非環保包材而被消費者抨擊。之後又接觸了《IPCC 全球暖化 1.5°C特別報告》,得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危機,起初他認為人類還有能力能夠選擇要居住在什麼樣的地球上,但緊接著地他又想到,「那十年後呢?」「那時的人類是否還有能力選擇自己的生活環境嗎?」因此 Allen 萌生了要改變地球現況的想法,在調查後,他驚覺網購造成的包裝及物流碳排放每年竟高達 21 萬噸,急切想要解決問題的他直覺地想到若減少網購頻率也許就能解決網購包材過量的問題,然而網購帶來的經濟效益龐大、無法捨棄,接著他試想網購之所以破壞地球環境的源頭,發現難以回收的包材是一大主因,因此產生了想要將包材改為可重複使用的循環包裝,也是我們現在知道的配客嘉的產品。

 

配客嘉提供的不僅是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袋,其建立的循環系統才是使它成功並且不被取代的主因,環保包裝的循環系統運作模式如下:消費者在結帳時點選由環保包裝出貨的選項,在收到包裹後將包材送至通路歸還,獲得優惠券,最後由與配客嘉合作的弱勢族群負責清洗,乾淨的包裝再次進入循環系統,轉變為下一次網購包裝的材料,這樣的循環不僅解決碳排放的問題,幫助了弱勢族群就業,且一併解決了環境及社會問題,甚至消費者也會從中得到回饋!

 

1-3 創業中的挑戰與克服過程

「如果你討厭一個人,就叫他去創業 !」Allen 在演講中打趣的說到,可見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創業過程中可能與家人、伴侶的關係生變化,也可能扛著負債還會失敗,經歷了種種創業伴隨而來的負面效應,Allen 真誠地告訴大家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若真的想創業,以個人軸出發,並輔以市場軸的創業項目較不易被取代、淘汰。

 

配客嘉同樣是透過滾動調整及多方嘗試才有現今的規模及制度,回想起最初的配客嘉,Allen 表示他們起初是與拾荒者收購紙箱,並幫賣家做包裝出貨服務,但不久後便收到消費者反映包裝簡陋、與商品風格相差甚大的回饋,九成品牌電商、全部的連鎖通路也都拒絕合作,即便如此,Allen 也不願放棄,他透過販賣 ReTissue 來支持團隊最初資金,參與多場競賽讓企業認識、支持他們,並轉而找到 18 家社會企業電商及 93 家蔬食等獨立餐廳合作,成功找到 3200 位參與者,希望透過以終為始,讓消費者的聲音被企業看到,接著又進行群眾募資,直面市場需求,最終不僅募資成功,也讓更多投資人、電商、企業注意到他們,願意進行投資並與之合作,配客嘉能有現在的成就,靠的不僅是 Allen 策略上的成功,還有消費者願意付諸行動、支持配客嘉。

2-1 講師簡介

在創業家講座中,邀請到的第二位講者是「樹冠影響⼒投資創辦⼈ - 楊家彥 Steven Yang」分享他創業上的期待。Steven 作為留美經濟學博⼠出身,曾任職台經院⼗餘年,主要研究涵蓋總體經濟、中⼩企業、產業創新等領域。近年則創辦樹冠影響⼒投資,希望透過投資管理、企業連結、媒體溝通等⽅式,引導社會投資⼈、ESG 企業等資源挹注多種領域創新變⾰團隊,期待促進其可持續經營能⼒,進⽽與關係⼈分享團隊獲利與社會價值的成果。

 

2-2 一般投資公司 vs. 創投 vs. 樹冠影響力投資?

講座的一開始,Steven 先讓大家了解影響力投資與其他投資公司的不同,一般投資公司是由具備財富的個人或企業出資委託進行投資管理,,而投資公司則根據投資規模抽成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因此若投資公司要依靠管理費來支撐投資顧問團隊就需要與具備足夠大資金規模的合作對象,如金控或專業投資機構等;然而資金規模越大的團隊通常偏好投資大型投資標的,較少關注新創企業或社會企業,若做為創投的話又可能會缺乏資金來源,抑或是為了籌集資金而失去自身的自主權,何種形式的投資機構都看似有其限制,因此 Steven 在講座中特別分享了他如何帶領樹冠影響力投資跳脫上述的框架。

其實台灣有許多中小企業都具備一定的財富資產,樹冠影響力投資選擇與眾多中小企業合作,在擁有穩定資金來源下保有推行永續與公益事務的自主權。而在投資對象的選擇上樹冠也針對同個領域內的共益夥伴合作,像是在永續食農價值領域上相繼與產地、通路、消費者等各產業合作,期望深入整條產業鏈將投資發揮更大價值。此外,樹冠也秉持著 stakeholder 資本主義精神,除了關注股東外也要多關注其他利害關係人是否有受到影響,期望在賺取財務收益的同時,也能達到財務可持續性並實現社會價值。

 

2-3 樹冠的多元團隊

Steven 也提到樹冠旗下擁有許多不同的團隊,除了主要的樹冠影響力投資以外,近期也拓展了樹冠學校、樹冠媒體和樹冠永續事務服務等不同的團隊。樹冠學校期望透過一系列永續課程與創新趨勢講座,來達到其創新變⾰社群之服務的價值定位主張,協助台灣各地創⽣變⾰團隊提升⾃⾝可持續運營能量。樹冠媒體則以樹冠生活、楊家長輩經等數位圖文以及 Podcast 聲音自媒體等平台推廣各領域變革行動團隊,希望匯聚社會上更多認同及有意願改變的族群。而樹冠永續事務服務則期待促進永續夥伴與 ESG 企業進行互補合作,以專案形式結合同領域的企業和組織獨特能力進而體現 ESG 價值,更協助相關效益量化落實於專案常態管理流程中。

 

每一個團隊都有其任務與願景,但不變的是其中為達到⼈⽂永續、環境永續和經濟可持續的核心價值,並聚焦於「透明社會、永續食農、教育創新、彈性職場、銀髮樂活、永續文化、包容創新、循環永續」等八大領域,不斷發揚社會價值的使命,期望塑造永續生活與人本社會的價值。

 

2-4 大量接觸各方領域,拓展實作可行性

樹冠團隊是如何發想出如此多樣態的合作專案?樹冠集團涉及領域廣泛,未來是否會聚焦於某一特定領域?相信這些問題是許多人好奇的,演講的最後 Steven 也分享了一些他自身的經驗談。他提到唯有大量走訪接觸各個領域的行動團隊,在認識人才的同時也有機會碰撞出各種新奇的點子,進而慢慢地去陪養與深化各種實務經驗,更要避免以投資者高高在上的角度去交流,而是要跟各種潛在合作組織共同商討可行性與修改方案,才能促使合作的順利與理想的實踐。此外,或許專注於某一領域能夠更深入地去研究並凸顯專業是件好事,然而樹冠影響力投資作為一種創新形式的創投,若只專注一個領域反而可能錯失各種合作可能進而讓資金來源不足,透過多方的發展探索與合作可能,才能更完整的整合資源為台灣永續社會奠定更紮實的基礎,這也是 Steven 期望透過樹冠所發揮的影響力!